欢迎来到日新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 专业的心理服务 · 放心的隐私保障
400 161 9995

我们真正的归宿(阿姜查系列018)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一个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


要么糊里糊涂像吃了所谓的“聪明药”或“幸福药”,福报太大没有机会思考;要么在娑婆世界里无数次生老病死,生离死别中,苦不堪言顾不上思考;难道人们只有这两种选择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静下心,让它安住在今天阿姜查长老对一位年长并快且要离世在家居士的开示里,因为, 法的滋味就在这里...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栋砖瓦木造的房子,但它是世俗的家,会随着世俗的方式改变,而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此刻,生起坚定心,恭敬的聆听佛法。在我说话的当下,注意我所说的话,好像世尊就坐在你的面前一样,阖上你的眼,让自己感到舒适,安下你的心,让心专注在一点上,谦逊地让三宝的智慧、真理与清净住在你的心中,这是表示对一位圆满觉者的敬意。

 

今天,除了佛法一一佛陀的教法,我没有带任何有形的物品来给你。


 


请仔细地聆听,你应当了解,即使是拥有广大福德的佛陀,也无法避免肉体的死亡。在他年老时,他舍弃了身体,也放下了沉重的担子。现在你也应该学着对你这早已依靠多年的身体感到满足,你应该感到很够了。


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一件家里用久了的器皿一一杯子、碟子、盘子等等。

 

当你刚拥有它们时,它们是乾净而光亮的,但是现在,经过了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它们变得暗哑陈旧。有的甚至早就破裂了,有的不见,而那些遗留下来的,也在逐渐毁坏当中。

 

它们没有一成不变的形体,它们本来就是那样。你的身体也是相同一一从你出生的那一天,经由孩童到青年,直至现在的老迈,它始终不停地变化,而你要接受这个事实。

 

佛陀说,一切的因缘条件,不论是心理、生理或外在的条件,都是无自性的;它们的本质,就是一一变化。好好地思惟这个真理吧!直到你清楚明白地看见它。

 

这具躺着的衰微的肉体是真实法(saccadhamma),是事实。这身体的事实是真实法,这是佛陀永不变的教导。



佛陀曾教我们去观察并去思惟这个色身,再面对这个事实;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要能够去安住这个色身。佛陀教导我们,应该清楚了知,被锁在牢笼的只是这个身体,不要让心灵也被锁住了。

 

如今,你的身体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开始退化,这原是不须要去违抗的,但也不要使你的心也随着腐朽了;要保持心的独立。

 

佛陀教示,有生就有老、病、死,这是身体自然的现象,再没有任何其他的了。现在你已亲身体验到这个伟大的真理,就以智慧来观察这色身并领悟它吧!

 

即使,你的房子被水淹没或被火烧毁,无论遭受任何危险的威胁,就单纯地让它只是房子的问题吧!如果有一场洪水,不要让它泛滥了你的心;如果有一场大火,不要让它烧毁了你的心。让它就仅仅是房子吧!洪水或大火对你而言,不过是外在的灾害。现在,该是让心放下执著的时候了。

 

你活在这世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的双眼曾看过形形色色的东西,你的两耳也曾听过许许多多的声音。你拥有过无数的经验,而它们就只是——经验而已。你曾尝过美味的食物,而美味也只是美味,没有更多的了。

 

令人不愉快的感觉也只是不愉快,就是如此。如果眼睛看到美丽的外貌,也只是美丽的外貌;丑陋也只是丑陋;耳朵听到吸引人的声音、美妙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也只是如此而已。


佛陀说过,无论富有或贫穷,年青或老迈,人类或畜牲,没有任何生命,可以在这世界上永久的将自己保持在一种状态当中,每一件事都会历经变化和疏离,这就是生命的真相,而我们没有任何的对策,但佛陀说,我们能做的是去思惟这身和心,去了解它们的无自性,去观察它们既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它们拥有的只是暂时性的存在。




就像这间房子,它只在名义上属于你,你却无法带着它到处跑;财产和家庭也一样一一都只在名义上是你的,并不真正属于你,它们属于自然。

 

这个真理,不单单适用于你,其他人也都在同样的情况下;即便是世尊或其开悟的弟子们也一样。他们会不同于我们,只在于他们接受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看到了真实的本然就是如此而已。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仔细地观察这个躯体,从脚底到头顶,然后再回到你的脚底。

 

看看这躯体吧!你看见了什么?在你的身体里,有任何东西实质上就是乾净的吗?你能找到任何不变的本质吗?这整个身体都在衰退中,而佛陀要我们去了解,它并不属于我们。身体会这样子,那是自然的,因为一切都随因缘在变化着,你还要它怎么样呢?

 

事实上,身体的这个样子并没有什么不对,导致你受苦的不是身体,而是你错误的知见;当你有了错误的见解时,你就被混淆了。

 

就好像河里的水,它自然地往下流,绝不会逆流而上,因为那是它的本性。

 

如果有人异想天开地想让水逆流而上,他会因此而苦恼。无论他如何努力,这个错误的思想,将不会让他的心灵得到平静。他将因为这个错误的知见而陷入烦恼中。

 

要是他的知见正确,就会明白水必然是往下流的;如果他无法觉悟和接受这个事实,就会感到烦扰不安。

 

河水必然往下流的道理,就如同我们的身体:曾经年轻过的身体如今变老了,也正趋向死亡。


 

别去期望还会有别的方式出现,那并不是你拥有什么力量可以挽回的。佛陀告拆我们,要看清事物的真相,而后放下对它的执著。

 

以这种“放下”的感觉做为你的依归吧!纵使感到疲倦和劳累,也要继续禅修;让你的心与呼吸同住,做几下深呼吸,再利用咒语“哺一一哆(Buddho)”,将心专注在呼吸上,使这样的修习成为一种习惯。

 

愈是疲倦,你感到愈需要细微且专注于注意力;那样的话,你便可以对抗痛觉的升起了。当你开始感到疲倦时,将你所有的思绪停止,让心自然汇集,然后再转回来注意呼吸。就只是不断地在心中持念“哺一一哆、哺一一哆”。放下外在的一切,别对你的孩子和亲戚依依不舍,别抓取任何的事物,完全的放下。让心系于一个单一的点上,让那安静的心住于呼吸;让呼吸成为唯一的认知对象。

 

集中注意力,直到这颗心变得愈来愈细微,直到感觉已无关紧要,而心境却是一片的清明和觉醒。那么,当痛觉升起时,它就会自然而然地逐渐停止,最后你看待这呼吸就好像一位来拜访你的亲戚一样——当他要离开时,我们会随他出来,看着他离去;我们会注视着,直到他远走或驶离视线,我们这才返回家门。

 

我们也以同样的方法来观照呼吸:如果呼吸粗大,了知它是粗的;如果细微,我们了知它是细的。当它愈细微,我们愈要跟进,同时使心觉醒,最后,呼吸会全然地消失,而所存留的,只是清明觉醒的感受,这便叫做“见佛”。

 

我们所拥有的那种清楚的觉知称做“哺哆”,是正知者、觉醒者、光明者,那是与佛陀,与清明、觉知相遇而同住的。因为入灭的,只是历史上血肉之躯的佛陀,真正的佛陀一一是清澄、明觉的,今天我们仍能经验及达到,而如果我们达到它,便是与佛陀的心相应了。

 

因此,放下吧!除了这觉知,放下所有的一切。禅坐时,不要被你心中升起的幻像或声音愚弄了。把它们全都放下,完全不要抓住任何事物。只要住于这“不二”的觉知,别烦恼过去或未来;只须静静地,你将到达那不前、不后、不住的境地。在那儿,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抓住或执著的。

 


为什么呢?因为无我,没有“我”或“我的”,一切都没有。佛陀教导我们,要用这个方法去空掉一切,不要让任何事物系缚了我们;要去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之后,就是放下!去领悟佛法一一这从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的“道”,是我们必须独自完成的工作。因此,继续试着去放下,并了解佛陀的教导,真正地在观想上下功夫吧!

 

别担心你的家人,目前他们仍保有着他们的样子,未来他们也将跟你一样;在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逃避这个事实。

 

佛陀告诉我们,去放下一切不实而无意义的事物;如果你放下,你将见到真理,如果不能,你便见不到真理。就是这样,它对世上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因此,不要去烦恼,也不要去执著任何事物。纵使你发觉你在想,那也无所谓,只要你不是一味愚痴地想,而是用智慧去想。如果你想到你的孩子,要用智慧,不要用愚痴。无论心想到了什么,都要以智慧去想、去了解,觉知到它的本然;如果你以智慧了解事物,那么你就能放下事物而不会有痛苦。

 

这颗心是明亮的、快乐的,处于平静中的,而且从散乱中转向,它是专注的。此刻,你所能寻求帮忙和支持的,就是你的呼吸。

 

这是你自己的工作,不是其他人的。让别人去做他们自己的工作吧!你有你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你不须去背负你家人的;不要执取任何什么,完全地放下,放下将会使你的心平静,目前你唯一的责任就是专注你的心,让它得到平静。把其他一切的事物都留给其他的人,色、声、香、味……,那些都留给其他的人去照料。把所有的事情都抛诸脑后,去做你自己的工作,履行你自己的责任吧!

 

无论任何念头在你心中升起,不管是对痛苦的恐惧、死亡的恐惧,或是对其他种种的忧虑,对它们说:“别来烦扰我,你们再也与我无关了!”当你面对“诸法”的升起时,只要不断地这样告诉自己。

 

“法”(dhamma)这个字,到底指的是什么?一切事物都是法,没有一件事物不属于法。而“世间”又是什么呢?世间就是你此刻正在波动的心境:“这个人将怎么办?那个人将怎么办?当我死后,谁会去照顾他们?他们又会如何地去处理?”这些全都是“世间”,甚至只是恐惧死亡或痛苦的一个念头的升起也是“世间”。

 

舍弃这世间吧!世间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假如你允许“世间”在你的心中升起,并支配你的意识,那么心便会变得朦昧不清而不能见到它自己本来的面目了。因此,无论什么在心中显现,只须说:“这不关我的事,它是无常、苦、无我的。”

 

心想着要继续活得长久,这种想法,将会使你痛苦。但是想着要马上死去或快点死也不正确;那不也是苦吗?因缘条件不属于我们,它们随着它们自己的自然法则。

 

对身体的这种现象,你丝毫没有办法。你可以使这身体变得漂亮一些,短时间内看起来动人而且乾浮,就像年轻的少女,涂上口红,让指甲留长;然而当年纪到时,每一个人都是相同的命运。这就是身体的自然现象,没有其他的方法了。但你所能提升和净化的,是这一颗心。

 

任何人都可以建一栋砖瓦木造的房子,但佛陀却说那种房子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它只在名义上归属我们。它是世俗的家,会随着世俗的方式改变,而内心的平静才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外在有形的家也许是美好的,但并不十分平静,有时担心了这,又忧心那,愁虑满怀,所以我说那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对于我们,它只是外在的,迟早,我们必得放弃它。这不是一个能长久居住的地方,因为它并不真正属于我们,它只是这世间的一部分。

 

身体也是一样,我们认为那是“自我”,是“我”,是“我的”,但事实上却不全然如此,它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世俗的家而已。

 

从出生到现在,你的身体随着自然的过程,它老了,病了,而你却无法从中阻止;就是那样。

 

如果希望它会有任何的不同,就会愚蠢得像要一只鸭变得像一只鸡一样。当你知道那是不可能——鸭就是鸭,鸡就是鸡,而身体会逐渐老化、死亡时——你就会找到力量和精力。无论你多想让这身体延续下去,并持续长久,那终究是不可能的。


佛陀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行”(Uankhara)这个字,指的是身和心。“诸行”(sankhara)是无常和变异的,出现了之后,它们就消失,升起了之后,它们便消逝;然而每一个人却希望它们都能永恒不变,这是非常愚痴的。

 

注意这呼吸吧!一旦进来,它会离开;那就是它的自然本性,它便是那样。呼与吸必须要交替,必然要变化。

 

“诸行”的存在来自于无常变异,你无法阻止。只要想想:你能只呼而不吸吗?这样的感觉好吗?或者你可以只吸而不呼?我们希望一切事物都能够永恒不变,但那却是不可能的,这呼吸一旦进,就必须出,当它呼出时就会再次的吸进,这是很自然的,不是吗?我们有了出生,就有老、病,乃至死亡,而那是完全自然且正常的。因为诸行履行了它们的工作,因为入息和出息以这种的方式交替,因此今天人类种族仍然存在这儿。

 

很快地,我们生、而后死。出生和死亡恰是一椿事。

 

就好像一棵树,当它有根时,就一定有小枝,当它有小枝时,也必然有根;你不可能有这个而没有那个。

 

有点好笑的是,看到人们在面对死亡时,是那么地悲痛,而在生命诞生时却是那么开心!

 

这就是无明,然而却没有人能够明白地看清这一点。我想,如果你真的要哭,应该为生而哭吧!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根就是枝,枝就是根。如果你要哭,就为根而哭,为生而哭吧!仔细地想一想:如果没有生就不会有死,你可以了解这个吗?

 

别担心太多事,只要想“这就是事情的本来面貌”,这是你的工作,你的职责。当下,没有任何人能帮得了你,你的家人和你的财产都帮不上忙;此刻所能帮助你的,是清明的觉知。

 

因此,别再犹豫了,放下吧!把一切全都抛开。

 

即使你不愿放下,每件事物也终究会渐渐地离去。你能看到吗?你整个身体的各部份器官是如何地在悄然中消逝。

 

以头发为例吧!年轻的时候,它是多么地乌黑浓密,而今却脱落疏稀了。你的双眸过去是清晰且明亮的,现在也开始衰弱,视线变模糊了。身上的器官用到极限的时候,它们离去,这并不是它们的家。

 

当你还是个小孩子,你的牙齿健康且坚固,而今都动摇脱落了,也或者你早已配了副假牙。你的眼、耳、鼻、舌……,每件事物正逐渐地离去,因为这并不是它们的家。在“行”当中,你不可能有一个永恒的家:你可以停留一段时间,而后你便必须离开;就好像一个房客,以那衰弱的眼睛照顾着他那小小的房子一般。他的牙齿不再坚固,耳朵不再灵敏,身体不再健康;每件事物都在离开当中。

 

因此,你不需要担忧一切,因为这不是你真正的家,它只是个暂时的庇荫处。

 



来到了这个世间,你就应该思惟它的自然现象;每件事物,都在准备着消失,看看你的身体吧!有哪个部位仍然保有它原来的形态呢?你的皮肤仍然和以前一样吗?你的头发呢?不再一样了,不是吗?一切事物都到了哪儿呢?这就是自然,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当它们的时间一到,就会随着因缘各行其事了。

 

这世界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依靠一一世界是一个不安与烦扰、快乐与痛苦:永无止尽的轮回,是没有宁静的。

 

当我们没有真正的家时,就好像一个没有目标的流浪汉,四处飘荡,来这里一会儿,到那边一下子,停停又坐坐,无论如何都感到不舒服,直至我们回到真正的家。这就如同一个离开家乡的旅人,只有当他回到家时,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轻松与宁静。

 

在这世上,无法找到一处真正平静的地方。穷人没有平静,富人也没有平静;大人没有平静,小孩也没有平静;受低等教育的人得不到平静,受高等教育的人也一样。任何地方都没有平静,这就是世间的真理。

 

财产少的人受苦,财产多的人同样受苦,小孩子、成年人、老年人,每个人都在受苦。成年有成年的苦,老年有老年的苦;富裕有富裕的苦,贫穷有贫穷的苦——除了苦,什么也没有。

 

当你以这种方式观照事事物物之后,你将体会到无常(anic-cam)和苦(dukkham)。为什么每件事物都是无常和苦的呢?那是因为它们都是无我(anatta)。

 

躺在这儿又病又痛的身体,以及觉知这病痛的心,叫做“法”。那些无形状的思想、感觉和知觉称为“心法”(nama-dhamnm),而承受痛苦的是“色法’’(mpadhamma)。

 

物质是法,非物质是“法”,因此我们与“诸法”同住,我们住在“法”当中,我们就是“法”。

 

事实上没有一个“我”能在任何地方被找到,有的只是诸法的不断升起和消灭,一如它们的本然。每一个刹那,我们都在经历生与死,这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当我们忆念起伟大的佛陀,他说的话是那么地真实,我们感受到他是多么地值得尊崇啊!每当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时,就是看到了他的教导;虽然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实践法。

 

但即使我们拥有了教法的知识,并且有所学习和实践,只要我们仍然没有看到真理的话,我们依旧是没有家。

 


也因此,了解到这一点:所有的人,所有的生物都在准备离开。当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必然会走他们的路。富有、贫穷、年青、老迈,都会经历到这种变迁。

 

当你领悟到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时,你将感觉到那是个令人厌烦的地方。当你了解到,在这世间,没有一样稳固坚实的东西足以让你依靠时,你会感到厌倦而了无兴趣。

 

不感兴趣,并不表示嫌恶,而是心的清清楚楚;它了解到事情的状况是没有什么可以去挽回的,世间本来就是如此的,依着这种方法去明了,你会放下执著,以一种既不是快乐也不是悲哀的心放下;透过智慧了解到它们变迁的本然性而只与诸行和平地相处。诸行无常(aniccavatasankhara)——一切诸行都是无常的。

 

简单地说:“无常”便是“佛”。如果我们如实地见到无常的现象,我们将会看到,无常是常的。

 

这里的“常”,意思是说,必然会变迁的现象是不变的。这是众生所拥有的常性,从孩童经年少到老年,都不断地在转变,而那种极为无常,那种自然的改变,是恒常而固定的。

 

如果你能这样地去观照,那么你的心就会感到自在。这,并不只有你一个人会经历到,而是每一个人!

 

当你这样地去思考事物时,你将看待它们就像是很厌烦的样子,而厌离心就会升起,你在这世间感官享乐的欣喜将会消失。你将了解,如果你拥有得多,你必须放弃很多,如果你拥有得少,你放弃的也会少。富有只是富有,长寿也只是长寿,他们没有什么特别。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遵循佛陀的教导,筑起我们真正的家;依照我解释过的方法去建立起它。筑起你自己的家,放下,放下吧!从不进中解脱出来,从不退中解脱出来,从不止中解脱出来,直到心达到平静。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痛苦不是我们的归宿,快乐和痛苦都逐渐减退而终致消失无纵!

 

伟大的导师一一佛陀,看到“诸行”是无常的,于是教导我们去放下对“诸行”的执著。当生命到达尽头时,我们将毫无选择的余地;我们不能给自己带走什么。

 


因此,在这之前,你先把它放下不是更好吗?诸行只是一个带着四处走的沉重担子,为什么不立刻就放下呢?为什么还要拖着它们到处跑呢?放下,放轻松!就让你的家人来照料你吧!

 

那些照顾病人的人是在增长美德和福德。病人给予他人这种机会,就不应该再给他人更多的负担,如果有痛苦或其他的问题,就让你的家人知道,而让你的心保持在有益的状况中。

 

那些在照顾父母亲的人,心里应该充满着慈悲与关怀,不应有厌恶心,这是一个可以偿报父母恩情的机会。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当中,你们一直都依靠着父母。今天我们会在这里,都是因为我们的母亲和父亲一直以来多方面的照顾和协助,我们亏欠他们实在太多!

 

而今,所有的孩子与亲戚都聚集在这儿,看到年迈的父母亲是如何地转变成你们的小孩。以往你们是他们的孩子,今天他们却成了你们的孩子了。

 

他们变得愈来愈老,直到他们又变成了小孩。他们的记忆差了,视力弱了,耳朵也不灵了,有时更对他们所用的字语混淆不清,不要让这些扰乱了你们,照顾病人的人,都必须知道如何去放下。

 

不要执著事物,只要放下并让他们依着自己的意思。当年青孩子违逆父母时,有时父母会为了求得一份平静和为了使自己的孩子高兴,便让他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做;现在你的父母也像那个孩子一样。他们的记忆和知觉都混乱了,有时他们不自觉地叫错了你的名字,或者当你请他们递个杯子时,他们却拿了个盘子来;这种情形是很平常的,可别为了这个而起烦恼。

 

让病人记住那些关照者的慈悲,并耐心地忍受病痛。善用你自己的心力,别让这颗心变得散乱和混乱了,别使照顾你的事情变得难处理。

 

让看顾病人的那些人,在内心升起慈悲与德行;不要憎恶那些令人厌恶的工作,譬如清理唾液或大小便等等。尽你们所能,在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是你仅有的父母,赐给你生命,是你的师长、护士以及医生,他们给你一切所需,他们将你带大,教育你,并与你分享他们的财富,让你能成为他们的继承人,这是父母最大的恩惠。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要教导katannu与katavedi两种美德“感恩”及“回报”了;这两种法是相互配合的。如果我们的双亲正需要帮忙,处于病危或在困境中,我们就必须尽全力地去帮助他们,这就是感恩回报,是维持这世间的一种美德。它预防家庭的破碎,并使它们能够坚固及和睦。

 

今天,我带了法的礼物献给病中的你:我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提供给你,这屋子看起来已经够充裕了,因此我给你佛法一一这是永恒之宝,一份用之不尽的法宝,从我这儿接受了之后,你可以随自己的喜欢传播给许许多多的人,它是永远用不尽的;那是真理的本然性。

 

很高兴能够带给你这一分法的礼物,也希望它能给你一股力量去解除痛苦。




果园早已存在

果实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备而且圆满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实的人

那些有足够信心来实践的人

ENDING 


 

上一篇:点亮心灯 | 心若光明,世界便光明

下一篇: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